与其他来华留学生一样,25岁的俄罗斯姑娘娜斯佳并不满足于在中国仅学习汉语,她结束本科阶段汉语学习后,在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继续研修国际政治专业硕士课程。汲取“中国经验”成为了来华留学生的“新梦想”。
中国教育部发布统计数据称,2017年有近50万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从学科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学习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仍排名首位,占总人数的48.45%;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20%。
娜斯佳是众多来华留学生中的一个缩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从电视上听到了中文,爱上了这门美丽的语言。除了在俄罗斯当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她还两次前往新疆大学学习。
“我将来会从事俄汉翻译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的特点,我需要获取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017年9月,娜斯佳成为了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娜斯佳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会选择比较难的专业,比如医学、化学、管理学等等,“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希望在中国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能运用于将来的工作中”。
目前,兰州大学在校留学生650余人,来自五大洲59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源占97%,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生占81%。
“来华留学生日渐打破了以前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稳刚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就读于该校的留学生分为三类:学习汉语言的进修生,读汉语言的本科生,进入各学院进行专业学习的学历生。其中,学历生逐渐增加成为近几年的显著变化。
张稳刚分析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化和中国技术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渐增,这也让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更加多样化,不仅学习语言和文化,工科类、技术类的专业备受欢迎。
张稳刚说,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条件、教育、医疗等国情与中国西部有着更多相似性,沿线国家学生更愿意来中国西部高校学习;兰州大学国际政治、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化学、草业科学等优势学科都成为来华留学生研修的热门专业。
29岁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那斌也经历了从学汉语到进入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专业的阶段。他说,巴基斯坦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语言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中国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大学,2015年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联盟高校由最初的47所增加至现今的近200所,沿线国家共商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校际合作也是吸引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重要因素。”张稳刚说,毕业后留学生返回本国是有用武之地的,做科学研究、从事公共管理、参与政府部门工作都可借鉴这些“中国经验”,并在实际问题中结合本国国情,为沿线国家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