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院士,不是博导,却培养、选送了大批有作为的中青年学者,有的成为院长、所长,有的成为院士、首席专家;
她是卓越的营养学专家,没有关在象牙塔里做学问,而是把营养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实践的技术和方法,让公众受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她倡导科学和创新精神,淡泊名利;
她一生转换过多种角色,是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司长、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主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
陈春明教授的一生是个传奇,她认真做事,清白做人,带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疾控人。
科研转化为实践
或许,一些人认为,营养就是吃的好,这里面有什么科学技术含量?专家花费时间金钱,出台的研究成果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人口健康水平,预防医学功不可没。
什么是吃的好?吃什么才算吃的营养健康?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疾病人数飙升,庞大的人群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些慢性疾病,大部分是吃出来的。
陈春明教授是我国卓越的营养学家。以前,营养学研究处于金字塔顶端,研究成果发篇论文就可以了。陈春明推进了其实践应用。她认为,写论文只有少数人获益,只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科普知识,并提供可行的技术和方法,让公众接受,让公众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小小营养包 改变人一生
上世纪90年代,陈春明教授及其团队做营养监测时发现,我国孩子出生时体重和发达国家区别不大,但是断奶后生长就慢了,原因是我国断奶食品不够科学。
人体对微量元素需求量不大,但是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我国贫困地区,由于传统习惯,婴幼儿断奶大部分以粥、面糊为主,婴幼儿缺铁情况严重。营养严重缺乏的孩子成人后,体质差、智力低,劳动能力差。在部分已经脱贫的地区,由于营养知识和技能馈乏,也存在婴幼儿营养摄入不足情况。
营养不良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因为疾病,很多脱贫的家庭重新陷入贫困。
怎么改变呢?经过多年实践调查和研究,陈春明教授及其中国营养学家团队认为,人生的最初1000天是婴幼儿发育成长关键期,这期间,及时供给充足营养将收到最好效果。
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国际成熟经验,陈春明教授及其团队发明了重量只有12克的“婴幼儿营养包”,营养包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添加了中国婴幼儿普遍缺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经过试点,营养包取得了显著效果,2008年,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该标准即是在营养包推广使用的实践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共同起草。
2008年汶川地震时,陈春明教授已83岁高龄,她坚持到地震灾区现场考察孩子的营养状况,亲自到现场参与工作,发放营养包,有效地控制了灾区儿童的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率。之后,一些公益组织资助了很多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拉开了中国政府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作为一项国策的序幕。
营养包的工作共历经15年,这项研究有调研数据,有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建立了国家标准,带动了公益组织的善行,推动政府采取行动,最终提升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使他们踏上人生正常的跑道。
小小营养包,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
教你预防肥胖
2007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这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陈春明教授。
在一次国际肥胖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肥胖技术报告,报告中提出肥胖控制标准,其中给亚洲人群提出了7点建议。这些数据适合中国人吗?中国营养学界为此进行了探讨。
在陈春明教授的带领下,我国成立多学科肥胖研究课题组,后来出台了《中国成人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在她的领导和影响下,我国相关肥胖的策略支持研究、适宜技术陆续出台,为中国肥胖控制、慢病预防控制,国人健康水平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有研究表明,人们有记忆基因,吃饭的时候,记忆基因发挥作用,释放出强烈的难以抵抗的信号。所以,一旦肥胖,很难减肥成功。陈春明认为肥胖重点是预防。这启发了时任国家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的孔灵芝,经过专家研究,2007年,国家卫生部启动“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在美食的诱惑下,怎么管住嘴、迈开腿?陈春明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完成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技术方案,发明了运动4步曲、膳食6招,出版《跟我学-吃动两平衡》一书,普及了先进的营养科学知识,并将其量化,让公众兼得美食与健康。
陈春明认为,健康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还要提供技能。“陈春明教授是健康教育的典范”,孔灵芝回忆,“彻底改变生活习惯非常困难,公众依从性不高。陈教授强调积极向上,把营养健康与日常生活结合,强调小改变,大效果”。如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遍及大江南北,陈春明教授及其团队发明的控油壶、限盐罐、定量盐勺、腰围尺等也走进千家万户。
不断挑战 富有创新精神
陈春明教授一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是别人不愿意尝试的工作。
1983年,陈春明教授克服重重困难,牵头组建了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后更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即现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她出任第一任中心主任和院长,在建院初期,她即确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她的带领下,院内外联合攻关,1987年实现了全国疫情计算机联网报告,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她领导推动了全国肝炎、疟疾、丝虫病、鼠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她离休后,设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并支持建立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一生中,她扮演了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很用心、很努力、很有担当。
现任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的孔灵芝回忆,“她做人很纯粹。无论是院长,还是营养学家,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置于中间位置,不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
“陈院长不是院士,不是学部委员,不是博导,”,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的王克安教授回忆,“她做事不是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陈院长获了多项荣誉和项奖,她拓展国际合作,支持建立信息中心、创建协和公共卫生学院,培养了一批批有作为的人才。”
“陈教授有多方面的贡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副所长赵文华回忆,“她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而且总是全身心投入。”
5月15日,陈春明教授走完了93岁的人生。营养学家往往没有惊人的科研成就,但正是他们的研究、坚持,提升了中国人群健康水平。营养专家大多长寿且健康。营养,是其一生康健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