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诗歌不是成人的“特权”,其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特别适合幼儿诵读。儿童诗里纯真质朴、以爱为核心的中心思想,会为孩子的生命染上丰富的底色。读诗不仅能够启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教会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儿童学习古诗词可以从小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中华文化的瑰宝除了古诗词还有其他的,例如四书五经等,小孩子从小学习经典的意义非常大,那么如何才能从小培养孩子对经典的兴趣,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孩子学好经典呢?
让孩子自愿诵读
孩子在学习经典文化的时候,家长不要太关注他是不是背得出,更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外人面前背诵,注意保持宝宝自愿学习的积极性。家长不用过分担忧而让宝宝把背经典当成任务去完成,而应该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因为记忆力潜能只占大脑潜能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强迫记忆的后果非常严重,家长千万不要走入误区。
如果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家长必将要用几倍的代价来重新培养,所以5岁之前宝宝的学习一定是通过游戏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完成的,不必太在意他记住了多少东西。
学诗动机要单纯
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经典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诵经典当作一项单方面加给她的任务,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在保护孩子学习经典的兴趣方面,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经典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国学经典是一块精美的蛋糕,我们把它送入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他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经典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经典文化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经典”。在经典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经典中从没有为经典文化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吸引,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很多经典,也还是个不会懂经典的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没有读经典的爱好或能力,想到教孩子读经典,可能会觉得为难。我想这其实没关系。家长只要能做到和孩子一起学习,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古典选读本,一般都有较完备的注解,读懂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多买几个版本,挑自己喜欢的去读,对照着去理解。有的句子暂时读不懂也没关系,以后读得多了自然会懂。况且对诗歌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的,不一定要寻求什么标准解释。
只要家长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家长更好,他在简单的诵读中,也会有好多收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也会让双方都有很强的成就感。
读古典要选择合适时间、情境
孩子学经典从幼儿时开始较好,但也许你的孩子已上中学。这也没关系,读经典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机”。
另外,家长不要在宝宝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孩子停下游戏来背诵;不要在宝宝很累或兴致不高的时候,让宝宝强打精神来背诵。家长不妨趁带宝宝散步的机会,以聊天的方式步步引入。也可以每天固定一个合适的时间作为学习时间,时间不宜太长,10-15分钟为佳,也可分成多个小时间段。
为古典配画或编成小故事
可以从孩子学过的经典中筛选出形象性较强、语言平浅、节奏明快、 易于记诵的短诗,如《弟子规》中的“父母 呼,应勿缓。”《千字文》中的“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三字经》中“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配画,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没有画面的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将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或者有将经典与音乐结合的例子,与上面的配画和编成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典是美的,但是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太难,若是都不理解的话,还谈什么背过,即使是背过也是死记硬背,让孩子在几个月后想起来也是不可能的,通过以上方法,便可以将记忆刻得更深,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可能麻烦点,但是学了之后就不容易忘记。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创设诵读环境,并利用早上来园、视听欣赏、餐前、离园等时段,组织幼儿开展诵读活动,让经典融入幼儿的游戏、学习与生活之中,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另外,给不同的经典配上不同的旋律,不仅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还能促进他们的记忆。边诵读边演奏不同特色的乐器,更能加深幼儿对经典诵读韵律、感情的理解,激发学习经典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