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先锋文稿 少年之声 科普在线
少年风尚 雏梦童行 家庭生活
校园
校园联播 教研活动 五星校长
升学帮手 青春滋味 少年百科
少儿MBA
媒介学堂 美文展评 榜样少年
研学基地 读书笔记 少儿国学
兴趣特长
舞蹈 绘画 演讲
书法 音乐 游学
 
 
网站首页 >> 兴趣特长 >> 音乐
 
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告诉您:怎么教儿童学习音乐才科学
《教育家》杂志/光明日报/2019-03-22 08:57/阅读6933次

吕思清:一弦一柱似华年

■1969年吕思清出生于山东青岛

■2岁时听哥哥拉小提琴《流浪者之歌》,便能听出哪里拉错了

■4岁跟随父亲及叔父学习小提琴

■7岁已能拉许多中外曲目而受到邓小平的关注

■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师从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被誉为“乐坛神童”

■1981年被世界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破格录取,远赴英国梅纽因天才音乐学校留学

■1987年,夺得空缺了12 年的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1990年,考入美国茱莉亚学院,追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大师德罗希•迪蕾女士深造,琴艺日臻完美。学成后,他开始全球巡演,用激情洋溢的演奏及无可比拟的音乐魅力征服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观众

■他的琴声遍布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瑞士日内瓦维多利亚音乐厅等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伟大的天才,一个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家”

……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承载和映记着中西方文明长河自古到今的奔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节奏与乐调用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人也就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作为一个用音乐诠释生活的音乐家,吕思清的音乐教育观朴素却不简单,他从儿童的“大音乐”教育,到音乐为了“每一个人”的平民情结,虽是首次接受教育媒体采访话音乐教育,但吕思清思维清晰而理性,一席访谈在淡淡香茗的氤氲里画上了轻悦的句号。

用“大教育观”回应音乐教育

在吕思清看来,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所有学生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但凡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将音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集多学科、跨学科的教育方式,跟数学,物理学、美学等息息相关,比如小提琴,拉力向上也向下,需要考虑引力等多重因素,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里,才能拉出好的音色。他理性表达出音乐教育应站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大课堂”的角度,用“大教育”观来诠释。

音乐教育给孩子带来什么。吕思清引用柏拉图说过的话:“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道破音乐对生命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不仅仅提升孩子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感受,在促进脑发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控制协调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直观地看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绩也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教育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可以启迪智慧和灵感。在谈到培养音乐教育促进大脑发展的时候,他说:“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扩展右脑思维能力,构成人左右脑思维的均衡性。”实证表明,音乐训练与记忆存在密切联系,音乐家比其他人有更快的脑电图神经反应。听音乐时大脑中边缘系统的海马对循环播放的音乐小节有积极反应,从而证明音乐训练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好方法,音乐训练还对抑制控制或情绪调节有关的大脑区域皮层厚度有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

吕思清说,如今是电子产品风行的时代,手机、iPad、电脑等,对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而艺术教育恰好可以将孩子们从中解放出来,音乐为孩子看世界打开了一扇窗,通过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世界,让他们在健康的音乐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用故事教学法教音乐。作为国家课程的音乐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开设不足,一些学校甚至把音乐课程看作“副科”。当被问及对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有哪些思考时,吕思清强调,学校应该普及音乐教育,给孩子们基本的音乐知识,并将音乐作为必修课、常态课来开设;为孩子创造一切机会,将其引领到音乐的世界里。

谈及专业音乐学校教育,吕思清认为一般的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或附属小学,专业课占很大比例,只必修几门重要的文化课。孩子一旦进去,一生的发展目标就被锁定了。吕思清曾就读的美国梅纽因音乐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办人梅纽因认为人生还有很多选择。学校开设了十几门文化课,包括化学、物理、戏剧、哲学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唯一枯燥的练琴,而是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时,即便成不了音乐家,但在学校汲取的知识,也足够让他去读一所不错的大学。即便以后从事其他专业,他学到的音乐知识,也会助推他的事业,使之更加出色。

吕思清说,对于音乐学习者,对其讲述故事很重要,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故事,弹奏时能更好地注入感情,而不只是枯燥地练习。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强大的张力和绵密不透风的紧张节奏,让我们的感官和心灵倍受震撼和冲击,深挖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就会体会到贝多芬当时的绝望心境,耳聋失去治愈希望,恋人离他而去……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或悲壮,或凄美,或温暖的故事。比如《梁祝》《二泉映月》等,这种具有特定主题的音乐,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经久不衰。

家庭教育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最好的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谈及家族教育,吕思清非常感谢自己的父亲,父亲支持他们兄弟三人学琴,并毫不讳言,“家长要给孩子营造学习艺术的环境,要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孩子人生的发展可以顺其自然,但道理一定要明白,比如学习音乐,很多孩子学不好,可能是各种条件的限制,本身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要把最好的理念方法教给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即便他做不到最好,也会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当被问及孩子学习音乐的方法时,吕思清结合自己多年练琴的经历,直抒观点,“如果有条件,在学习乐器时,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这是养成好品质的一种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吕思清和太太达成了共识,孩子们学习音乐,琴拉得好坏、弹的好坏,是否有天赋,这些都不重要,但练琴是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并且一坚持就是十年。吕思清认为,坚持是好的品格。“当孩子学一首曲子,每天是从头到尾都练习一遍,还是集中精力练好一段,这会很好地培养出孩子将来工作的方式或者生活的方式。”

学小提琴很艰辛,没有舞台下十几年如一日的汗水和辛苦,哪有舞台上激情洒脱、天籁琴声的释放?在求索的道路上,从来都是艰辛的,每天枯燥的去重复做一件事情,并且要坚持很久才会显示出它的效果,是很孤独的。学过音乐的孩子,走上社会后特别受欢迎。吕思清的侄子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医学博士,小提琴、钢琴都学得非常好,还拿到了音乐专业的学士学位,他经常参加学校的才艺比赛,在同学聚会时,也会邀请他去表演,非常受欢迎。吕思清说,“音乐是心灵跳动的声音,它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你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并且把这种美传达给别人。音乐可以默默地守护孩子的成长,而环境的熏陶与感染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星辰,有时也是普通人家生活中的萤萤灯火,它让人在不同的心境中读懂世界变化,亦读懂自己心情的繁复。音乐可以阅已,亦可以察心。音乐是社会文明素质的一个必要“设施”,是生活的必需品,吕思清认为,“音乐可以影响每一个人,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让音乐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吕思清表示,音乐可以与人们的生活融会贯通,比如写文章,如果节奏掌握得好,读起来就流畅。可以说,音乐在无形中助益着人们的生活。好音乐能包裹住人间烟火,每一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世界,或温暖明媚,或宁静致远,一万个人总有一万种景。“我拉的曲子还是那首曲子,听者的心境不同,感受就会不同,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之处。”吕思清说。

吕思清提倡音乐生活化,让音乐教育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他觉得用音乐与自己内心对话,不是少数音乐家或者音乐天才的专享,它是全民性的,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喝咖啡、逛街、开车的时候都可以听听音乐,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吕思清认为,对于初次接触或者刚接触音乐的人,没有什么要求,即便没有多少高深的乐理知识,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去欣赏音乐。

吕思清的平民音乐观,让人感受到音乐家不但要在音乐领域不懈努力,创造经典传奇,还要成为引路人,帮助更多的人走进音乐的殿堂。并通过自己的传播让更多人感知音乐的美妙,这是一种情怀,也是可以终身追逐的信念。

让音乐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中。“语言停止处,音乐开始,要给人们创造去接触它的机会。”吕思清呼吁对于一些经典音乐项目,可以由政府来监督实施和扶持,要多组建乐团,像欧洲的古典音乐艺术,国家投入很多。

2015年,吕思清受邀担任北京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做了很多公益项目。很多国内外顶级的艺术家走进学校、福利院、社区、乡村……把音乐带到普通人的身边,让音乐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中。吕思清带着乐团从二环走到三环、从四环到五环,从门头沟到古北水镇。有的乡亲甚至没见过小提琴,听完他的演奏后,他们说:“我在你的琴声里听到了鸟叫声。”“我感到了春天青草钻出地面的蓬勃气息!”一个中学生在听了吕思清的弹奏后,欢喜地折了一枝刚出叶芽的柳条献给了他,这让他记忆犹新。

吕思清认为,音乐改变着城市的气质,让城市变得更为美好。音乐打开了人们的思维,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启发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人们发现生活原来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更美好的存在,寻常中的溪水、鸟鸣、水穷处几片云起,都可以用音乐来诠释;在音乐中低头凝视一朵花的绽放,仰望一棵树的新绿,从此明月清风。有人说:“一座让人思念的城市,必有音乐布满城池”,吕思清认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站立世界看音乐教育多元化

要形成一种真正的中国音乐的语言,让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和听众能够去认可并接受,但也要汲取西方音乐教育的精髓,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不会有偏差,或出现音乐文化发展的失衡。“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要融合中西音乐教育的精华。”吕思清坦言。

走出去,让世界倾听中国。音乐的共鸣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民族,直抵人的心灵,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无论来自于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背景,人们对美的认识是相同的。历史上所有的音乐强国,都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出现,艺术的影响力具有辐射性,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文化和艺术多层次的魅力。

吕思清表示,中国音乐要尽可能地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音乐家、中国乐团、中国作品的魅力。并且走出去要取得效果,要让文化艺术留在国际舞台上,让其他国家感受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能单一,单一就很单薄,就会被埋没。应该为世界多创造出好作品,体现好的价值观,让世界倾听中国。”

在民族文化自信里与世界平等对话。吕思清认为,在国际大舞台上,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与情感交流机制。比如说中国的《梁祝》,只有经常被外国演奏家演奏,才是中国音乐魅力的最佳呈现。现在很多外国演奏家把《梁祝》当作保留曲目,就像我们把贝多芬的协奏曲,把肖邦的协奏曲当成我们的保留曲目一样,这才是平等的。他说美国曾经刻了一张光盘放在宇宙飞船上,去探测是否有其他的星球给予回应。这张光盘集结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其中就有中国的《高山流水》。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吕思清认为,我国有着几千年积淀的优秀音乐文化,这是我们音乐教育自信的基础。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异曲同工。要站在民族的高度上,让公众对音乐教育形成普遍共识与认同,这是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基础。因为,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人生风云际遇,需要时光经年的淬炼,而音乐的张力,却能在几分钟内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尝遍。在别人看来,吕思清的人生波澜壮阔,轰轰烈烈,他却淡然从容地沉浸在音乐的纯粹世界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吕思清作为当今乐坛杰出的中国小提琴家,他在蔚然的音乐世界里策马奔腾,跃然驰骋,用行云流水般的乐音触碰听者的心灵,留下余音绕梁的阔远。在吕思清缠绵悱恻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感受其“文字不能抵达之处,音乐可以触及”的深邃。他在一弦一柱的华年里,体验人生的不同况味,挥洒对音乐教育的热忱,然后琴音深情。

 
   
 
 
 
关于我们 - 寻求报道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4 yr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黄河少年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
陕ICP备20007593号-12 服务热线:181-9270-9294(同微信)
黄河少年网是青少年教育教养类垂直数位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亲子社群平台。 我们希望,提供给学校和家庭,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从线上(online)到实体(offline),分龄分众供应亲子家庭最合适体贴的优质内容、活动、产品与服务。